Search


八月十二日,《木蘭少女》最終場。

雖然這次完全沒有參與到,但是透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八月十二日,《木蘭少女》最終場。

雖然這次完全沒有參與到,但是透過臉書的照片還有各位觀眾們的回饋,好像自己也神遊了一番。

見到大型的演員頭像背板,真的蠻感動的。(雖然第一次在韓國的劇場看到的時候,真的覺得遺照感很重...)

昨天首次託友人之友人璐璐之福,得以前進Medford唯一一間亞洲超市和其他巨型超市購物(身為開車無能且沒有車的人的悲哀)。人的慾望是沒有底限的,出門前我根本連環保購物袋都沒有準備,想說有什麼可以買的呢?

結果我帶了兩大箱食物,現金還帶不夠得借用應急。

我在結帳排隊的時候,掉進了思緒。

我想起了在冰島故鄉Skagastrond時,訪談了當地居民Dagny。她曾經說:「我從小就在這個小鎮長大的,只有唸書的時候到阿庫雷里一陣子,最後,還是回到這裡,遇到我先生。後來才發現他跟我國小原來同校,但我們當時並不認識哩。」

「都沒有想要踏出Skagastrond或離開冰島,去看這個世界嗎?我聽很多冰島朋友說,島國人民的身體裡頭還是流著漂泊的血液。」我問道。

現在事後看起來還真是有點自視甚高地認為出走才是高尚的路,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價值觀當成看這個世界的唯一量度。

「沒耶,我就喜歡這裡,我需要的這裡都有啊...喔,除了小孩跟孫子都住在雷克亞維克外...,想看孫子啊...」Dagny說。

「我知道很多人都會為了買比較便宜的食物,特地開車到Blondous或其他比較大的城市,但是--」Dagny的語氣突然變得異常堅定。

「我完全不介意多花一點錢支持我們鎮裡唯一一間超市。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,身為這裡的居民,如果我們不支持它,要奢望誰來支持呢?也唯有透過支持,它才能夠繼續存在。」Dagny笑著說。

看著滿滿兩箱,原本根本沒有想要買,但後來卻全買的食物和生活用品,我不禁想起Dagny那天說的話。

也想著台灣的劇場,因為有觀眾的支持,劇團或表演藝術才有辦法存在。

要是哪一天,小鎮上唯一的一間超市不見了,日子會變得如何呢?
要是哪一天,自己很喜愛的劇團突然不見了,日子會有什麼影響嗎?

這是「反正開車到遠一點的小鎮一樣會有」的數學題嗎?
這是「反正出國看演出隨便都比台灣的精緻好看」的是非題嗎?

社群媒體和言論自由的皇冠似乎是一張免死金牌。怎麼樣辯論,好像都是羅生門一般。我反覆思考,到底,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?

後來我想通了,Dagny的作為,是為這個小鎮的大局著想。她希望大環境可以更好,所以她用行動支持。當然,她有時候也會對超市裡的品項多樣化感到有些挫敗,有時候肯定也會希望可以買到一些異國食物。

沒有什麼地方,沒有什麼事,沒有什麼國家,沒有什麼城市是完美的。

為了希望更好,我們當然要指出問題,我們當然提出建議,為了這個小鎮,為了這個大環境。

但是當言論或作為變得「置身事外」,只關於自身的情緒或宣洩,焦點自然會模糊。當然,我們這麼寂寞,事實上,我們生於一個人類歷史上最先進但也最寂寞的世代,能夠引發一些讓自己覺得活著,但又隔著網路安全感的戰爭,何樂而不為?

我不太知道自己在說什麼,但,寂寞的們,如果無法置身事內,何不把時間拿來多看一本書,多欣賞一首歌,多學一個語言,多抱抱愛的人,這,真實多了。

謝謝2009-2018年,所有參與木蘭的們。謝謝們的存在。謝謝們的置身事內。

#木蘭少女
台南人劇團
瘋戲樂工作室 Studio M


Tags:

About author
歌手、演員、導演、編劇、旅者,然後好像也可以跳個舞。 Singer, actor, director,playwright and a globetrotter.
台大戲劇系第二屆。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音樂劇場碩士,2009-2018擔任臺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。 專長聲音演說及劇場編導。《柏覽會離題》Podcast主持人。
View all posts